我们脑中那些挥之不去的问题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问题经常来扰——“人之所以为人的依据是什么?”“什么样的星球上才会有高级生命?”“电火花是怎样形成的?”“新能源汽车是如何节约能源?”“地球是变暖还是变冷?”等等。很有意思,我有。更棒的是卓克老师,把那些问题写成了书。
《我们脑中那些挥之不去的问题》作者卓克,结业于“现代科学的降生地”、全球第一所大学——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他的音频科普节目《卓老板聊科技》在喜马拉雅上播放近亿次。现在,卓克是“获得”App《科学思维课》、《密码学30讲》、《卓老板聊科技》、《科学人物课之杨振宁》,以及“少年获得”《少年物理课》等专栏的作者。
这本书是卓克的第一本书。它由20篇科普漫笔和20篇漫笔解读组成,教我们如何用科学视角审视世界。
通过这本书,你不仅能收获生活常见问题的科学解释,更能体验科学之美,从而造就起自己的科学思维。我将跟大家一起分享这本书的三个问题。①人类认知——“人之所以为人的依据是什么?” 埃塞俄比亚有个地方叫阿法尔,那里可以算是人类祖先和黑猩猩祖先分道扬镳的地方。这地方着名是因为发现了“露西”——一具32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的骨骼化石。
2001年,在露西化石出土所在四周,又发现了一具更古老的南方古猿化石,距今330万年,考古学家给她起名叫塞拉姆。科学家花了5年的时间,才从沉积物中把整个化石掘客出来,然后对形态做了详细的分析。
下颌的部门用断层摄影术拍到了真正的牙齿,和以往的化石做对比,最终确认了塞拉姆的年事,只有3岁。对比脑部、上肢、下肢,推断她其时还生活在树上。
可是可以直立行走,不能快跑。也就是说,在330万年前塞拉姆的同族们,还没有脱离森林生活,不外他们许多关键部位已经朝着人类进化了。330万年前,南方古猿还是满身披着毛发的。什么时候人类“光秃秃”的呢? 在人类学家中有一部门持这样的看法:人的皮肤之所以平滑无毛,是因为猛烈运动或者长时间奔跑时保证散热。
持这种看法的科学家们,使用动植物化石重建了古生态,发现在300万年前,地球曾经进人全球降温期,适宜人类祖先生存的茂密森林被开阔的稀疏草原取代了,从前人类祖先赖以生存的水果、嫩叶、块茎、种子都大幅淘汰。于是我们的祖先实行了越发努力的计谋:不停迁徙,寻找食物和水。而且在这个阶段祖先们的菜单里开始泛起了肉类。
最早的化石记载证明,人类开始以肉为食是在260万年前,大量石头工具和被宰杀的、种类富厚的动物骨骼化石证明晰这一点。从人类骨骼化石可以看出,我们这一分支的腿越来越长,踝枢纽、膝枢纽、臀枢纽也都更适合长时间奔跑。在160万-120万年前这段时间,人类祖先从体态上已经和现代人类很像了,他们是经常直立奔跑的。科学家们又发现了,谁人时期的人类寓所找到大量差别种类的动物化石,推断人类祖先要追上这些善于奔跑的动物,不得不长时间追赶,而追逐猎物而身体发烧量很大,这就不得不解决散热问题。
约莫120万年前,而且是在受情况欺压、不得不追赶猎物的情况下,为了散热褪掉了大部门毛发。但我们不是一直裸体的,穿衣服这件事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这也是基因技术揭开的秘密。科学家们研究的是虱子的基因。
和人类为伍的虱子分两种,一种是头虱,另一种是体虱,它们划分寄生在头发和衣服上。这两种虱子很像,可是基因上还是有所差别。
通过研究虱子基因突变的速度,再统计出两种虱子基因上的差异,统计出虱子每一代繁殖周期,就可以找出体虱和头虱,约莫是在20万年前分道扬镳的。也就是我们褪掉了厚厚的毛以后,约莫裸奔了100万年,然后才又重新穿上了衣服。在种种科普书中,先容黑猩猩时都是说,黑猩猩和人类99.5%的DNA是相同的,从几百万年前,我们和黑猩猩分道扬镳后,人类的DNA只变化了05%,那么0.5%是几多呢?人类基因组有30亿个碱基对,所以,比起黑猩猩我们有1500万个碱基对发生了变化.。
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那么人之所以为人的依据是什么? 作者解读说:这篇文章又在一定水平上回覆了“哲学三问”中的其中一问:我是谁? 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什么?不少人从中学就能背诵的内容:人会劳动,人有语言,人能制造工具。但其实这个结论早该更新了。
这个结论把当年的一部门科学结果和作者自己的思辨式思考糅合在一起,虽然谈不上有多严重的错误,但今天已经有足够充实的理由淘汰它了。科学并不仅指详细知识,而是指获取详细知识的方法+详细知识的总和。就拿考古学来说吧,2003年时整个学科发生了排山倒海的变化——那一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后DNA测序的速度大幅加速,成本大幅降低,不止是人,其他物种的测序效果也在猛增。
考古学家们不必再用形态学的方法给化石分类。现在能最准确回覆“人是什么”“人从那边来”这两个问题的,就是由基因技术推动的考古学和人类学。②大自然认知——地球是在变热,还是在变冷? 地球是在变热,还是在变冷?这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情况科学认为全球在变暖。作者说:令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克林马上期)做的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
这个视频的许多结论都是从统计角度给出的证据,而不是通过某几个个案来说明问题。好比,他枚举了200年以来欧洲洪水的统计数据、40多年来非洲第一峰乞力马扎罗峰顶积雪的变化、100年以来同一冰川同一月份退缩的对比、1000年以来大气温度变化,甚至另有65万年间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这是一部拥有众多统计学看法支持的全球变暖纪录片。
这些例子摆出来后证明的是:全球确实在变暖。这还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全球变暖是不是,主要由最近100年来人类运动导致的?也就是要确定“人类运动是因,全球变暖是果”这样一个明确的因果关系。
事实上全球变暖的问题涉及的因素许多,已经不但单是一个科学研究领域的问题,它和政治局势、经济生长密切相关。变暖的结论是通过气候模型预测的,而这个模型是不是等价于全球气候的真实变化?固然不是,但起码这个模型是相关领域相关科学家认同最广泛的一个模型。关于是不是变暖,科学界是没有什么怀疑的,因为实际丈量到的、统计到的就是在变暖,分歧点在于谁人因果关系:变暖是不是由近100多年来的人类运动导致的?现在这个分歧有多大呢?很是小,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分歧越来越小。
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专门研究由人类运动造成的气候变化。这个机构并不做直接的研究和观察,而是搭建一个审查的平台,让各成员国的学者相互评议气候研究结果。他们每隔一段时间,会把最新宣布的结论,做成一份详细的气候变化评估陈诉。所以这份陈诉也算得上,是气候变化领域全球科学界最主流的看法。
2013年的陈诉显示,从20世纪50年月以来的气候变化,是最近1000年以来所未见的。从1983年到2012年,在北半球是近1400年以来最热的三十年。全球的科学家建设了种种差别的模型,但现在绝大部门科学家,使用差别的模型都能得出:人类是最近几十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
可是,不少人却表现,地球在未来或许会变得很是冷。可能许多人都不知道,现在地球仍然处于冰河时期。与冰河时期对应的就是较为温暖的时期,暂且叫它温室时期吧。
冰河时期和温室时期交替泛起,时间跨度约莫是几千万年的尺度。区分冰河时期和温室时期,最容易记着的特点:就是南北极是否被冰层笼罩。
如果极地被冰层笼罩了,就是处于冰河时期,如果南北极都没有冰层就是温室时期。上一个冰河时期是从3300万年前开始,在那之前,南极和地球上其他大陆一样遍布动植物,但经由几千万年的冰冻,南极许多地方冰层厚度到达4公里,只是边缘随季节更迭扩大缩小。除了冰河时期另有另外一个词叫冰期,冰期看上去似乎是冰河时期的简称,但实际上冰期指的是在冰河时期内里结冰比力严重的年月。
因为冰河时期虽然跨度几千万年,但也有温度上的冷暖变化,好比我们现在虽然仍处于冰河时期,但夏天照样很是热。而真的遇到了冰河时期中的冰期,那情况就比力严重了,冰盖甚至会从极地一直冻到长江流域来…… 好了,今天先到这里,明天我们接着分享!。
本文关键词:开云app官方网站登录,我们,脑中,那些,挥,之不,去的,问题,我们,脑中
本文来源:开云app官方网站登录-www.xhzhoucheng.com